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毕业典礼上的演讲,clip studio paint,中央空调哪个品牌好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电商在线”(ID:dianshangmj),作者:吴羚玮,编辑:斯问,36氪经授权发布。
在快时尚领域,ZARA是个不得不提的存在。
快速仿制、平价销售、迅速迭代,刻在骨子里的快速反应和强大供应链被一遍遍作为案例出现在商业报道中。靠卖平价衣服,母公司Inditex创始人阿曼西奥·奥特还超过亚马逊的贝索斯,问鼎过世界首富。
但这两年,快时尚行业被阴云笼罩。2016年,H M税前利润暴跌、GAP集团大量关店、J. Crew亏损800万美元,国内门 徒拉夏贝尔三年市值蒸发百亿.....短短几年,几乎所有老牌快时尚公司几乎无一幸免——别提优衣库,它不是快时尚。
这些原本承包了年轻人衣柜的品牌们怎么了?
1月8日,ZARA母公司Inditex集团计划关掉旗下Bershka、Pull Bear及Stradivirus三个品牌的所有中国门店,只留下官网和天猫旗舰店等线上渠道。
关店最直接的原因是疫情带来的冲击:受影响最严重的的第一季度,集团亏损超过4亿欧元(约32亿人民币),而往年净利润超过7亿欧元。
但抛开疫情不说,快时尚走颓的趋势再清晰不过:Inditex在中国的开店步伐从2018年起就逐渐放缓。作为Inditex最核心的品牌,ZARA巅峰时期每年能新增20家新店,到2018年就已变成净减少4家,2019年零增长。未来两年,Inditex还将在全球范围内永久关闭旗下1000至1200家门店。整个2020年,撤出中国市场的快时尚品牌就有New Look、Forever21和Old Navy。
有人失意,就有人得意。大量快时尚品牌撤出中国后,该问一句:留下的空白市场会被谁占领?或许更该问的是,谁取代了快时尚的位置?
放眼望向ZARA的四周,并未出现一个显眼的庞大竞争者。因为对手成千上百,密布在ZARA难以触及的市场。
01 “时尚圈的搬运工”开放的货架、没有店员跟在屁股后头、一站式购齐的大店,ZARA和H M分别在2006年和2007年进入中国,立马用新鲜的购物方式颠覆了传统商场的购物体验。而ZARA广为流传的商业故事中,人们看不到的部分才是它成功的基石:熟练掌握时尚圈的规则。
时尚圈江湖,LV、Gucci和Prada等品牌站在塔尖。一年两季大秀几乎决定了2周之后ZARA货架上会挂着怎样的衣服,也影响着下一季杭州四季青、广州十三行这些批发市场的流行卖点。
ZARA每年会派出大量设计师穿梭各大时装周,以便第一时间“设计”出同款,也会准备高额律师费应对品牌的侵权诉讼——ZARA不创造潮流,只是时尚圈的搬运工。尽管饱受“抄袭”诟病,但它受消费者欢迎,因为大家能用299的价格买到2万9的大牌设计,让高价高贵的时尚变得“平民”。
即将在本月关店的Pull Bear,Bershka和Stradivirus,关键词也是“平价”。它们的主要受众往往是关注款式,不求质量的年轻人。有人说它们是“一流的价格,二流的设计,三流的质量”。T恤价格大多在79元-99元,打折后只要29元、39元,与此前撤出中国市场的New Look、Forever 21一致,但比ZARA低一档。
Inditex推出覆盖多个价格带的品牌矩阵,就是不希望错过任何细分市场。不过在中国市场,Pull Bear,Bershka和Stradivirus跨进的是厮杀最激烈的价格带——市面上的竞争者,除了服装批发市场,还有1688、淘宝特价版和拼多多,就连一些淘宝店都能找到更便宜的衣服。
本文地址:http://www.reviewcode.cn/jiagousheji/185701.html 转载请注明出处!